二氧化碳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也是農作物光合作用的底物。大氣濃度升高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理反應,進而影響農作物地上與底下部分的質量和生物量分配,以及土壤中根系和土壤生物的活動。
溫室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作物在溫室內不斷進行著二氧化碳的吸收與釋放過程,因此,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外界環境有明顯的差異。溫室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二氧化碳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對作物產生一定的影響,二氧化碳充分的時候能夠保證蔬菜的健康生長,使葉綠素含量升高,葉色深綠而且有光澤;使其開花早,落花落果少,葉枝生長健康,果品端正,提早上市,且產量高。
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或者是過量對農作物都有什么影響?
二氧化碳含量不足:缺乏二氧化碳的蔬菜,葉色暗無光澤,植抹長努差;開花晚,雌花少,花果脫落多;葉低平,與主枝垂直或下垂,葉面凸凹不平;異型果多,上市晚2-3天,產量低,優質果品少。
二氧化碳含量過量: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常引起蔬菜作物葉片卷曲,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會影響作物對氧氣的吸收,不能進行正常的呼吸代謝作用。
所以現在很多的種植戶為了讓蔬菜更好的生長提高產量,會在大棚種植中添加一定量的氣肥(目前開發的氣體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氣肥。),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那么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應該什么時候進行施加呢?
白天溫室內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夜間光合作用停止,作物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室內濃度逐漸升高。大棚栽培使作物長期處于相對密閉的場所中,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一天內變化很大,日出前達到最大值1000~1200ppm,日出后2.5~3小時降為100ppm左右,僅為大氣濃度的30%左右,而且一直維持到午后2小時才開始回升,到下午4時左右恢復到大氣水平。蔬菜需二氧化碳濃度一般1000~1500ppm,所以說大棚內二氧化碳虧缺相當嚴重,成為影響大棚蔬菜產量的重要因素。
在大棚中安裝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保證在二氧化碳濃度不足的情況下及時報警,從而使用氣肥。保證蔬菜、食用菌、鮮花、中藥等提早上市、高質高產。二氧化碳傳感器決定著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成熟期,抗逆性,質量、產量等。
二氧化碳傳感器在透氣性能好的前提下,對于防水以及測量數據穩定,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都是比較好的。在溫室大棚中的傳感器采用多重防護,確保內部的傳感器不受外界高濕等環境影響,確保傳感器可靠穩定工作。輸出更符合標準。
二氧化碳傳感器穩定性高,精確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可廣泛運用于小型氣象站、農業溫室大棚、糧庫、養殖業、花卉養殖等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